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
法務部矯正署金門監獄:回首頁

:::

2014/12/12鄭愁予﹕尋求心靈及性靈的自由(金門日報)

  • 發布日期:
  • 最後更新日期:108-07-24
  • 資料點閱次數:870
鄭愁予﹕尋求心靈及性靈的自由 2014/12/12 記者張建騰/綜合報導 詩人鄭愁予昨天(十二月十一日)在金門監獄以「我的詩思歷程」為題開講;他說:詩,源於「靈感」,換言之則為「性靈」;因此,他的詩思誕生於四千年前的中國。 鄭愁予強調,「中國」不是國家或政權的名稱,而是一種高文化、高文明。從堯舜禹湯以來,中國文明從來是表現在不侵略;因此只有承認「一個中國」,和平才會有希望—一個中國,同樣不是指兩岸的政權。 在演說中,鄭愁予用八個觀點分析他的詩思;包括:無常觀與詩俱來。我的詩是我的師。對不起時間空間。我的欲是我的獄。我的往是我的網。我的忘是我的望。我的愛是我的愛。我的自覺是自由。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,他的筆名是「愁予」;他說,「愁予」兩字見於戰國時代屈原的〈九歌〉、漢朝司馬相如的〈長門賦〉、宋朝辛棄疾的〈菩薩蠻〉詞。基於人道主義,他寫人間的愁,世間的苦,最後卻因此成了快樂的詩人。 今年八十一歲的他說,他之所以對不起時間和空間,是因為他沒有讓自己的詩發揮更大的作用,僅止於讀他詩,年輕人不會變壞!在他的詩中,沒有壞話,也沒有諷刺……。他對「我的愛是我的愛」的解釋則是愛要堅持! 鄭愁予告訴金門監獄中的受刑人,當他有慾念不能消除時,就像心被關在監獄一樣,而心靈的不自由要比身體的不自由更加苦悶;也因此,他說:「我的自覺是自由!」他並以勉勵更生人,要能以身體的不自由做為轉機,尋求心靈及性靈的自由!
回頁首